本网讯(必赢优惠y272net 周瑾)“有女莫嫁西湾家,长年累月捞鱼虾;日里撑船撒大网,夜里点火织网纱......”这是安徽省望江县的渔民们曾一直传唱的歌谣,而如今的望江区水域上已不见了“万家渔火”“远浦归帆”的景象。在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行后,望江区的渔民们纷纷上岸,并在政府的引领和支持下,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增进渔民民生福祉,开创出一条渔民致富新道路。
7月17日,必赢优惠y272net必赢优惠y272net赴巢湖”踪横长江,渔你同行“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福祉追踪调研团队前往望江县进行民生走访和深度调研,通过采访对上岸渔民,和与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座谈讨论的形式,探索该县区的共同富裕目标下的民生发展与致富之路。
上岸不离水,涉水产业绿色转型
在与政府成员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为解决退捕渔民生计问题,望江区政府帮助渔民进行“捕转养”产业转型,引导退捕渔民发展规模渔业养殖,转捕为养;同时根据渔民实际情况合理发展养蛋鸭、种莲藕、虾稻共作等生态综合种养产业,带领县区走多元化绿色增收致富新路。发展涉水产业,对渔业进行绿色转型,有效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王昌明是望江县杨湾镇杨闸村的退捕渔民,也是望江区“捕转养”转型的典型案例。王昌明在2019年退捕上岸后承包了50亩鱼塘发展水产养殖,2021年注册成立了昌明家庭农场。
过了近30年“水上漂”的日子,说起上岸后的生活,王昌明直言,“太悠闲了!现在鱼塘有自动增氧机、自动投料机,自己要干的活儿不多,每天上午9点之后基本就没事干了。”今年,他还参加了县农业部门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了水产养殖方面的技术。得知创业有补贴,还能获得创业担保贷款,王昌明决定扩大养殖规模,目前他正在寻找新的水面,继续深入探索这条致富新路。
上岸有保障,政府实施兜底举措
对于就业困难的退捕渔民,望江区提供了保洁、巡河、护林等多种公益岗位,为他们的生活做好兜底。除了岗位保障,政府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自主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等。
“按照‘应培尽培,应补尽补’的原则,我们将16至65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培训需求的未就业退捕渔民全部纳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范围,每年提供3次以内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们还会为其推荐就业。”望江区农业农村局禁捕退捕股股长周雪松告诉实践成员,望江区有退捕渔民848人,其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704人,通过“四个一批”(发展产业帮扶一批、务工就业转移一批、自主创业解决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帮扶渔民转产就业,已基本实现退捕渔民户至少一人就业。
上岸不忘水,打造绿色可持续生态
实行十年禁渔以后,望江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区、镇农业农村和人社部门,依据渔民的就业需求开展了多次招聘会,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设立护渔员等公益性岗位,推动符合条件的渔民就业,确保他们退得出、稳得住。同时结合渔民原有的职业技能和对水域环境的了解,让他们从打鱼人变成护渔人、清漂人,有效打造长江绿色生态,渔民们在推动长江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余春林便是望江区护渔队中的一员。在与实践成员谈及现在的工作,他表示十分满意。“现在当上了护渔员,有了一份稳定收入,还能保护长江,心里踏实多了。”实践成员了解到,他在退捕上岸后,曾打过几年工,但收入一直不稳定。直到后来参加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后,加入了护渔队这一公益岗位,收入相较于以前也增加了。他说:“感觉生活很幸福,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像余春林一样回到水上工作的,还有杨湾镇的吴长江。“看见钓鱼的,或者河里有丝网、地笼等,我们都会去及时制止或把它捞起来。”说起新职业,吴长江很感激也很自豪,护渔员每年都有一万元的工资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如今,看着家门口的河湖碧水连天,吴长江感慨不已:“国家实施长江禁渔是一件大好事,以前捕鱼是为了生计,现在护鱼是为了子孙后代。”
无论是转产上岸,还是护渔护江,退捕渔民们始终惦念着这些养育了祖祖辈辈的江河湖泊。“我们比谁都希望水环境变得更好,鱼变得更多。长江的生态越来越好,这是我们共同的祈愿。”吴长江说。
“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以船为家,终日漂泊,结网打鱼,养家糊口。”这是曾经望江县渔民们的真实写照。而现在,“烟波浩渺中,出没风波里”的捕捞生活已成为记忆,渔民们离开渔船,开启了全新的“安稳”生活。在这里,上岸渔民们的生活基础设施得到保障和改善,靠着特色转型产业得到了安稳收入,民生福祉得到了显著提高,共同富裕这条道路也是越走越远。曾经水面上的万家渔火变成了月色照耀下的粼粼波光,江面下蕴藏的点点生机,正如同望江区渔民们走的这条发展致富之路一样,昭示着蓬勃的希望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