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优惠y272net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与资讯 学院新闻 正文
国旅学子受邀参加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暨“河湖源科考”行动
 作者:陈健 编辑:陈健  预审:陈健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29日 浏览次数:

本网讯(国旅学院 赵将)近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正式启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本次科考专门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参加了启动仪式。我校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2015级地理科学专业朱珠同学在其本科生导师汪勇博士的指导下,受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考团队邀请,作为我校唯一的本科生代表参加了科考活动。

 

刘延东在启动仪式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宣布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她指出,参加科考的单位和队员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优良传统,服务国家战略,系统开展科学考察,注重综合交叉研究,加强协同创新和国际科技合作,努力取得重大科研突破,为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新贡献。

 

 

19日,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拉萨部,五支科考队、上百名科研人员整装待发,他们将在未来两个多月里,走进阿里地区,开展冰川与环境变化、湖泊河流与环境变化、流域水文气象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考察。

我校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朱珠同学参加的是青藏所王君波副研究员的课题《色林错湖水理化性质季节变化及其对季风的相应》。此次行程主要是以藏南地区湖泊和河流为主要考察对象,选择考察区内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湖泊(群)以及河湖源地区的主要河流,开展湖泊基础状况调查及样品采集(含水样、沉积物样品)工作,对河流开展详细的水质监测及水样采集工作,为全面了解本地区河流和湖泊的现状、空间差异提供基础数据,并与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科考中的零星数据进行合理的对比,评估40年来该地区湖泊河流水文状况的变化情况,进而结合其他考察队资料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课题组通过对青藏高原色林错湖泊流域的野外考察及水样检测,明确色林错不同区域湖水理化性质差异并结合流域具体特点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通过对季风期前后色林错湖水和入湖河水的水样检测及室内数据分析,明确色林错湖水理化性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结合色林错流域气象资料分析,理解季风变化对湖泊水体理化性质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朱珠(左一)和团队成员在野外考察 

 

 

“实践对于自然地理学科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去拉萨随科考队一起出野外,我很高兴,因为来到拉萨以后,我见到了青藏所,地理所的许多科学家,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团队,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这样的机会非常少,我见到了他们工作时认真严谨的态度,也见到了他们空闲时的风趣幽默。对‘第三极’的考察并不容易,我们的前期准备非常多,路线的设定,工具的准备,人员的分工,材料的购买等等,有时还有无法预料的突发状况,还有青藏高原的气候多变对于科考团队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挑战”,朱珠在科考活动启程前说到。

朱珠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使我们深受鼓舞。我将跟着青藏所的师兄师姐们一起,踏上科考之路。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一名地理人,我深知不怕吃苦才能探索真理,勇于实践才能得到历练,自己一定谨记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珍惜科考机会,认真钻研,谦虚求教,把学校课堂所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为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微薄贡献。”

据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牵头,将对青藏高原的水、生态、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分析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和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方案。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开展了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前后历经20余年,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我校国旅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本科生导师制为抓手,在全院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科学研究的氛围,鼓励并支持本科生从进校伊始即“进导师团队、进科研项目、进科研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平台建设和教学改革,积极争取相关资源,探索建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的长效机制,为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有益成果。